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埤後壁店開明宮開基二伯爺神像

後壁店開山大帝最初是由來自於廣東省的客籍人士許、陳兩姓所攜帶香火前來,雕塑了三尊神像,分別稱之為大伯爺、二伯爺、三伯爺。日治時代晚期,日本政府以破除迷信為由,推動皇民化,拆廟毀神,後壁店開明宮亦難逃一劫。由於宮內有三座神像,因此眾人將三伯爺神像交給日本人燒毀升天,大伯爺和二伯爺則被藏匿起來,輪流供奉,直到民國105年(2016)開山大帝聖誕,才由聚落人士請出「二伯爺」,為二伯爺神尊蓋廟,而「大伯爺」神尊則依舊供奉在私人民宅之中。因此大埤後壁店開明宮的神明主祀為開基二伯爺。

怡然村內的舊庄與後壁店兩聚落開發的時間相當早,三百多年前的先民從廣東、福建一帶渡海來台,經由北港溪上行而到這裡落腳墾荒,繁衍生眾,慢慢集聚成村,並展出市街與商業貿易,宗教文化也隨之而興盛。不過可惜在皇民化過程中,信仰遭到迫害,也切斷原來的生活關係,對於後壁店的年輕人來說,開明宮是遙遠的一座宮廟,並不存在於他們的記憶之中。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南州祠廟名鑑》, 田野調查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埤後壁店開明宮
  • 撰寫者
    沈沐蒼
  • 貢獻者
  • 創作者
    拍攝:徐譁荏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