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埤舊庄開山大帝廟二大帝神像

開山大帝僅是香火袋?據地方耆老口述,相傳一位來自廣東省海豐縣的張姓人士攜帶神祇香火渡臺,途經舊莊聚落時,見到一群附近在當今怡然村境內舊庄和後壁店一帶放牛吃草的兒童。這群放牛的小孩,平時看大人們拜神的模樣,有一日便隨手用泥土捏出一尊神像當作遊戲來拜,之後每日利用牽牛吃草時,早晚敬拜奉茶。正好該位帶著開山大帝香火的人士路過此地,開山大帝的神靈看小孩如此虔誠奉敬,且此地乃是風水吉地,於是便附著在泥偶上,以便在該處渡人濟世。此後村民在常夜間看到遠處靈光閃爍,好奇之餘便前去一探究竟,見到「開山大帝」香火掛於泥偶上,村民們認為這是神明特別下降來照顧村落,便為泥像建草廟朝拜。因為是以泥土所捏塑,於是又稱之為「土伯爺」、「伯爺」。
「土伯爺」供奉於私家民宅,爾後由來自廣東省的許、陳兩姓合力建廟。不過根據舊庄的說法,最早的那尊「土伯爺」被北面的莊落偷請走,沒有再歸還,於是後來才又重新妝塑一尊「開山二新大帝」供奉於當今的「舊庄開山大帝廟」。今日的大埤鄉怡然村雖然有舊庄、後壁店兩個聚落,但位在舊庄聚落主要的姓氏族裔則是以李、蘇兩姓氏為主,僅有少數陳姓族裔,這也從開山大帝看到當地姓氏發展變化的關係。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雲林縣大埤鄉怡然路84號
  • 撰寫者
    沈沐蒼
  • 貢獻者
  • 創作者
    拍攝:沈沐蒼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