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埤三山國王廟熙朝柱石匾額

雲林大埤是三山國王信仰的重鎮,大和街三山國王信仰圈涵蓋北港溪流域--大埤、斗南、古坑、大林…等八鄉鎮53庄頭。相吉良哉「台南州祠廟名鑑」記載,大和街三山國王廟是嘉慶24年(1819)由張元基等人向53庄信徒募資8500圓銀兩興建而成,信徒人數約有五萬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是廟內有一塊嘉慶皇帝御賜的匾額「熙朝柱石」。這塊匾在日治末期曾被鋸來當防空壕的門板,所以「柱」和「石」兩個字中間有明顯的接痕,而原來的下款文字剝落殆盡,僅上款書寫著「嘉慶癸酉年季夏月榖旦」。癸酉年即嘉慶18年(1813),由此可見,三山國王廟最晚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而非祠廟名鑑所說的嘉慶24年(1819)。

從匾額書寫方式來看,「熙朝柱石」應非嘉慶御匾。首先,這塊匾有上下款,而大部分的御匾沒有;第二,匾詞的刻法沒有採用陽文而是使用陰刻;第三,上無「嘉慶御筆之寶」鈐印。為何會出現御匾說法呢?推測可能是信徒依據上款「嘉慶癸酉年」這幾個字穿鑿附會而來。「熙」在這裡是指興起、興盛的意思,「熙朝柱石」即是形容三山國王老爺是使國家(也可解釋為53庄)興盛的精神柱石。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台南州祠廟名鑑》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埤三山國王廟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製作:不詳;拍攝:鍾芷羚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嘉慶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大埤三山國王廟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