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諺語:「過得了濁水溪,過不了虎尾溪。」指的兩條大溪所圍的西螺、二崙、崙背三鄉鎮──所謂「西螺七崁」地區,民風剽悍,能武善打,一點也不好惹!七崁的武學淵源來自兩位唐山武師,阿善師(劉明善)、金生師(廖金生),一個精通「金鷹拳」,一個擅打「布雞拳」。1895年乙未,日軍由彰化揮師南下,在西螺遭遇七崁義民伏擊。傳說,被殺的士兵頭顱就懸掛在新街廣興宮三山國王廟梟首示眾,這事讓日本人憤而縱火焚廟。毀於兵燹的廣興宮要到大正11年(1922)才由濁水溪兩岸客家人發起重修。
昭和6年(1931),日本眾議院議員喜多孝治手書「威震閩粵」匾額贈與廟方懸掛。喜多議員與台灣的關係匪淺,曾經擔任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局長、台南州知事(市長)等要職。這塊匾額說明了至遲在昭和年間,西螺三山國王信仰已超越閩粵族群的藩籬。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