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南沿海各省,自宋、元時期即以木質帆船進行海外貿易,明、清亦然。歐洲人稱此類尖底帆船為「戎克船」(Junk),最早的記載是出現在十五世紀FriarOdorico、IbnBattuta等人的遊記中。由明末至20世紀初,中國海商廣泛運用戎克船進行臺灣海峽兩岸的商貿,19世紀中葉之後,更絡繹不絕往來臺灣各口岸,澎湖、東南沿海之間,可說是臺灣商貿命脈所繫。本戎克帆船模型屬泉州商船系統,三桅、棕色斜帆、高舷墻、帶水密艙,船首方形開口、兩側有尖翼板。最大的特色是船底塗白色,俗稱「白底船」。(撰稿者:石文誠)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