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陸光五村院落舊影

本件為陸光五村在拆建前的院落間舊影,影像中可以看到標準的眷村建築配置:竹籬笆、經磚牆、泥巴土地、曬臘肉的竿子,以及穿?具有時代意義的兒童與學童制服,這些都是具有能表徵屬於那個「竹籬笆」時代的回憶,相當珍貴,也值得保存。 眷村的設置,原來是政府為了因應在遷臺時期的戰亂流離下,對隨軍來臺的軍眷屬,進行安置的特殊安排方式,早期的眷村都是採權宜之計,暫時配住於日軍遺留的舊有宿舍,準備徐圖反攻大業,原來並無在此長住的規劃。每一戶家眷剛到臺灣之時,都只能隨身攜帶一些簡單便的行李,甚至連行李都沒有。室內的陳設真的只能以家徒四壁來形容,以後續隨著生活日益穩定後,才能逐步按家庭的經濟條件與需求狀況,或者添購,或者自製一些生活上需求的傢俱。眷村內的生活其實相當清苦,物質生活極其匱乏,但是在物資不足的年代裡,眷村人自有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 陸光五村的居住環境,原住戶翟廖麗花認為:「以前村子什麼設施都沒有,既沒有福利中心也無幼稚園,比較有印象的是小朋友有很多地方可以玩,我們家前面是一整片稻田,每當稻子收割,村子的孩子會跑到田地上玩耍,或是在村子的房子旁玩躲貓貓。」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陸光五村
  • 撰寫者
    林煒舒
  • 創作者
    廖麗花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05/06/02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