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益明,籍貫河北省保定縣,民國42年(1953)生,楊梅埔心四維新村22號原住戶。他父親曹永壽於民國38年(1949)來臺,在成功嶺營區擔任軍職,少校退役後續留成功嶺營區福利社任管理員;因為被分配到四維新村丙種眷舍,於是申請轉派到板橋的國軍福利社擔任管理員;民國55年(1966),改分配到陸光五村166號乙種眷舍;52歲時過世,留下遺孀和5個孩子。曹益明的母親由於不識字,不若眷村內其他媽媽可以到RCA當作業員,只能做清潔的工作,是以家境清苦,身為長子的曹益明很早就必須自立,兄弟3人都投考陸軍軍官學校。由於認真、努力,畢業後,他被分派到陸軍工兵部隊,從中尉排長開始做起,在陸軍總司令部工兵署中校參謀任內,轉考教育部軍訓處,並在元智大學上校總教官任內退役。他回憶四維新村和陸光五村這二個眷村最大的不同是,陸光五村有西式的馬桶,衛生設施較四維新村先進很多。眷村內的自治會權力很大,對於住戶的照顧也無微不至,村內有人生病的時候,軍車會接送到官路闕的陸軍3級醫院就診,之後醫院裁撤了,就轉送到虎頭山的陸軍第825醫院。小時候在眷村內,最辛苦的就是每天要用煤炭生火煮飯,弟弟曾經因為用煤炭燒飯不慎,造成背部大面積灼傷。對他而言,眷村的日子其實是充滿艱辛與刻苦的生活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