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橋風華─李應鏜的故事

      雲林縣螺陽文教基金會為慶祝西螺大橋60周年,向大橋的推手李應鏜致敬,於西螺老街首演「大橋風華─李應鏜的故事」,演出方式以環境劇場的模式呈現,讓民眾親身經歷故事,廣受好評。 

      「如果沒有李應鏜當年的奔走,就沒有現在的西螺大橋」,螺陽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美慧表示,早年濁水溪兩岸的居民往來靠著渡船,但常發生意外,李應鏜與地方仕紳提出西螺大橋計畫。當時適逢國共內戰,國民政府無心顧及西螺大橋的興建,李應鏜透過信件向美國爭取興建經費;如今大橋60周年,基金會除了安排「西螺大橋推手-李應鏜特展」靜態展覽,也以戲劇演出向李應鏜致敬。戲劇的場景包括西螺當地的延平老街、文化館等處,古色古香的街景,讓人有置身在歷史中的感覺。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雲林縣西螺老街、西螺大橋
  • 創作者
    財團法人雲林縣螺陽文教基金會
  • 時間資訊
    演出時間
    2013/11/16
  • 媒體類型
    影片
  • 出版者
    財團法人雲林縣螺陽文教基金會
  • 參考資料
    1.〈為建橋奔波 西螺大橋的推手-李應鏜〉,《大紀元時報》,2013年10月11日。 2.〈西螺大橋60周年 推手故事首演〉,《聯合報》,2013年11月24日。 3.螺陽文教基金會:http://louyoung.org.tw/history_detail.php?id=5
  • 地點
    首演地點
    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老街 (120.46190380000007, 23.801443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