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劉古珊

2016桃園眷村文化節,桃園市八德區陸光四村管理委員會採訪、出版了《英雄憶往:歸鄉》一書,為劉古珊等17位老兵留下歷史記錄。劉古珊,來自江蘇。日軍侵華時,江蘇首當其衝,眼看日軍放火燒了他們家,深沉的仇恨從背脊攀升至頭皮,在鬆開緊握的雙拳之際,他決定從軍報國。民國29年(1940),17歲的他加入軍隊,由於兒時為防範土匪,早就練就一身精湛的槍法,劉古珊成為部隊中的神射手,在多次血戰中殺敵無數。抗戰勝利後,另一場戰爭燃起了,想不到這次的對手是他一直死命保護的國人。他說那些日子就像一場夢,夢中的他就像在狂風暴雨中斷索的小船,無法控制地漂泊;夢醒時,他已置身完全陌生的地方。民國38年(1949)中秋節,劉古珊獨自坐在臺北新公園(今二二八紀念公園)裡,想起來,仍令他克制不住地流淚。他記得那天他坐了好久,即便天空布滿烏雲,下起滂沱大雨,也沒離開。不知為何,槍林彈雨都挺過了,臺北的傾盆大雨淋起來卻更痛。後來他脫下軍服,換上警服。 開放探親後,劉古珊帶著妻子返鄉,由於他父母和哥哥的墳早就被共產黨挖除,所以他僅能形式上祭拜,告訴在天之靈說他回來了。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方偲菘 編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6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