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無心插柳:穆媽媽的眷織歷程

民國95年(2006),桃園縣桃籽園文化協會以「眷村故事館:故事說不完」為題蒐集、整理龜山9個眷村的故事,撰成此文,並將其收錄在2006桃園眷村文化節出版的《眷村陪你說故事》一書中。 婁月華,人稱「穆媽媽」,她先生是裝甲兵,民國38年(1949)隨之來到臺灣。當時的臺灣人多不會打毛衣,剛好嫂嫂會打,她就跟著學打毛衣以貼補家用。雖然辛苦,但是,若3天打1件,1件賣60元,一個月可賺二、三百元,在那個軍人薪水微薄的年代,這是很大的收入來源了。另外,當時國軍部隊配給的長襪是照美軍尺寸製作的,對國軍來說,完全不合,她靈機一動,就做起改毛襪的生意,還在門口掛起了「代打」的牌子,1雙2元。婁月華說她一天大概能改20雙,一天就能賺40元,當時家裡因此都是待改的毛襪。民國44年(1955),她聽說八卦山龔連長的太太買了一台日本手搖式的機器,就跑去看,覺得蠻好用的,所以也買了一台。本來3天才能打1件毛衣,因此,1天就能打好了。現在,婁月華因為年紀大了,不能長時間做這種工作,但偶爾還是會到龜山眷村故事館教志工媽媽打毛衣,把自身所學傳承下去。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眷村陪你說故事(2006,桃園縣桃籽園文化協會)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龜山眷村故事館94年眷織展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6/12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