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軍眷住宅籌建運動孕育出經典眷村文化

民國95年(2006),桃園眷村在眷村改建的政策下幾乎悉遭拆除,有鑑於此,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即依「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進行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搶救文化記憶,並以之於民國98年(2009)編輯、出版了《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一書,此文即為當時的記錄...... 民國45年(1956)5月19日,總統夫人蔣宋美齡在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成立六周年大會上宣布:「婦聯會今後的中心工作為軍眷籌建住宅,呈獻總統。」即邀集國防部組成「軍眷住宅籌建委員會」,並與審計部、中國國民黨及臺灣省政府組成「眷宅督工小組」,長達十年的「軍眷住宅籌建運動」就此展開。 此外,還向工商界、外賓、華僑等募款,為感念上述捐款人,其眷村亦多以「慈暉」、「慈恩」、「慈光」、「婦聯」、「果貿」、「貿商」......等命名。 軍眷住宅籌建運動是興建眷村的高峰期,總計婦聯會完工之眷舍有38,120幢,不僅如此,眷村還附有各式福利措施,如軍眷工廠、福利社、托兒所,國小分校、聯外道路亦日漸完善,不惟像個有組織的村落,同時也更有家的味道,生活更為有序、完整。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1-9935-2: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2009,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文字編輯:趙如璽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9/0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