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昔時的齋明寺

此為大溪僑愛新村原眷戶周盧登雲提供大溪區僑愛社區發展協會,題名〈昔時的齋明寺〉的照片,拍攝於民國57年(1968)。 在沒有閒錢舉家出遊的年代,車程不到半小時的大溪員樹林的齋明寺是僑愛新村眷戶常去的遊憩景點,也是僑愛國小學生每年遠足的必訪之地。齋明寺建立於道光年間(1840年代),大溪人李阿甲在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 返臺後結庵於此,靜修度眾,供奉由南海請回之觀世音菩薩,名曰「福份宮」。同治12年(1873),邑紳獻地,改建為瓦筸堂宇,更名「齋明堂」,當其時齋教龍華派盛行,乃因應機緣,法脈轉承龍華。大正元年(1912)擴建;昭和12年(1937),臺灣總督府進行「宗教整理」,乃與日本曹洞宗聯絡,易名「齋明寺」。目前雖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惟經數度改建,昔時風景只能從記憶及舊照中找尋了。 民國96年(2007),僑愛社區發展協會將其收錄在2007桃園眷村文化節出版的《僑愛新村建村50週年慶紀念冊》中。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桃園市大溪區僑愛新村
  • 撰寫者
    黃儒柏-陳錦昌
  • 創作者
    周盧登雲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05/05/2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