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眷村改建經驗談:胡士勳

2009桃園眷村文化節,桃園縣文化局以口述歷史的方法記錄了胡士勳等60位榮民英雄的故事,收錄在《眷村六十榮耀再現:向國軍英雄致敬!》一書中。當時住在八德陸光四村的胡士勳,民國14年(1925)生,江西泰和人。年少時從軍,加入裝甲兵部隊的他於民國38年(1949)隨政府來臺;民國61年退役。後與同袍發起「裝甲兵三三聯會」。其名源於民國33年(1944)3月3日,戰車第1營在印度瓦魯班戰役(The Battle of Walawbum)中大敗日本「菊軍團」第18師團,這是裝甲兵歷史性的榮譽,故名之。胡士勳負責聯繫桃園分會的二百多位會友。他是一個古道熱腸的人,凡有關公益之事皆盡全力幫忙。例如陸光四村推動改建多年未有具體成效,民國81年(1992),他擔任自治會幹事時,為了推動改建,即時常召開大會與眷戶溝通,經大家同意,才和縣政府簽定協議,合建國宅,改建過程中,「我為了趕辦業務,常常自己騎單車趕往軍團部辦理。」終於民國87年(1998)竣工,憶起這段歷程,「雖然忙碌、疲累,不過能出一己之力為公眾做事、謀眾人福利,還是感到非常榮幸,堪為滿足、愉快的回憶。」胡士勳說。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眷村六十榮耀再現:向國軍英雄致敬!
  • 撰寫者
    黃儒柏-陳錦昌
  • 創作者
    訪談人:辛明芳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2/1/0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