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我從曬鹽場,投身到抗日反共大業:包梅玉

2009桃園眷村文化節,桃園縣文化局以口述歷史的方法記錄了包梅玉等60位榮民英雄的故事,收錄在《眷村六十榮耀再現:向國軍英雄致敬!》一書中。當時住在大溪的包梅玉,民國11年(1922)生,浙江溫嶺人。民國29年(1940),日軍侵略中國正如火如荼的展開中,當時18歲的他乖乖地接受部隊徵召,參加抗戰,雖然「我的叔叔他是當地的保長,在親疏不避的情況下,我沒有辦法享受到他的特權。」他抱怨道,而且在溫州守海防時,在一次交鋒之際,「我的右手被子彈打了2個洞,負傷躲在麗水的一間大廟裡,晚上我偷偷地跑到家裡,然而家人卻不讓我在家待著。因為抗戰還沒結束,必須繼續為國家、民族奮戰。」所以他跑到江蘇,加入保安第9團,四處打游擊,直到抗戰勝利。民國38年(1949),國共戰火擴大、蔓延,他後來也隨部自大陳島撤到臺灣。包梅玉回憶道:「在船上的時候,我用麵糰揉成餅狀,貼在大船的煙囪上,讓它烤成麵餅,好讓大家充飢。」後來他也隨部轉戰於各大小戰場。民國66年(1977),他以陸軍中尉退役。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桃園市文化局
  • 資料來源
    眷村六十榮耀再現:向國軍英雄致敬!
  • 撰寫者
    黃儒柏-陳錦昌
  • 創作者
    訪談人:黃禎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2/1/09
  • ISBN
    978-986-02-1282-2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民國時期
  • 版本
    2009年12月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