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棲居之所

眷村房舍是一長條戶戶相連的平房,窄窄的巷,相鄰的前院後院,相對的前門與後門,左右鄰居互相連通的天花板,隔間牆隔音不太好,大家比較沒有隱私,卻無形之間造就了鄰居間關係緊密互動的空間條件。進出村子必經的戶外廣場,促進了大家的見面,互動與連結,也是孩子們一起遊玩成長的場所。室內有限空間的運用,讓住戶們煞費苦心,雙層床鋪幾乎是基本配備。而各家後院大都陸續增建了房間,陪伴著孩子們的出生與成長,而孩子們也習慣了這樣的空間。過去1家5個人擠在一塊生活,卻完全感覺不到擁擠的情形隨處可見。昔日的房舍多為木造,小時候連天花板有貓在抓老師都聽得到,在眷村長大的人們每當看到日式房舍,都會回憶起當時在眷村生活的點滴,院子有圍欄、颱風天屋頂會漏水、蚊蟲也特別多,是住在眷村時的共同回憶。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梁銘剛,《憲光二村 昨日今時》,桃園:桃園市文化局,2018。
  • 撰寫者
    黃儒柏
  • 創作者
    梁銘剛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11/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