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家的孩子

老眷村的居住面積雖然窄小,但是平房院落與窄巷組合的空閒形式讓鄰居們交流密切。隻身來臺的外省人通常親戚都很少,鄰居往往也是同袍,彼此經常相互扶持。雖然不是有血緣關係的社區,但是感情濃厚得就像一個大家庭。媽媽們每當經過鄰居家時,常囑託「幫我看著孩子」,現在眷村改建後搬到新大樓,每個人一回家把鐵門關上,互動也越來越少。眷村裡大家相聚的因緣,不像其它聚落是因為宗姓,非因交通便利鄰近河川或車站,也不是一級、二級産業形成的聚落,而是同樣工作單位所興建的聚落,因此有著特殊的內聚力。村子裡由於丈夫們經常不在,家庭收入又不豐,媽媽們互相扶持、協助,其中的人情味最為人稱道。其中守望相助是最令人難忘的,家裡有一點小事幾乎全眷村都知道,大家都互相幫忙。有些媽媽雖然很忙碌,可是眷村裡的人都會互相幫忙照顧小孩;雖然偶爾也會為了小孩意見不合而鬧得不愉快,但是很快又會和好,有些媽媽有時候回到家比較晚了還沒煮飯,就會一家家去串門子,直接帶著碗到鄰居家吃飯,可見住在村子裡的媽媽們都會彼此顧念相互的需要。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梁銘剛,《憲光二村 昨日今時》,桃園:桃園市文化局,2018。
  • 撰寫者
    黃儒柏
  • 創作者
    梁銘剛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11/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