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龍岡營區之籌建(二)

張子英作,收於民國65年(1976)12月1日,為祝陸軍一級上將胡璉七十壽的《不逾舉集》中的〈從事後勤工作之片段回憶〉一文記載: (一)實施軍眷實物補給─來臺之初眷屬人數較少,分別集中於嘉義臺北新埔等地,集中居住供給膳宿派人管理服務後來人數漸多,自三十九年元月起,按眷戶人數計口授糧和每人菜居新先,金三十元冬夏季各製發衣服兩套,此乃今日軍眷實物補給之先聲。 (二)興建眷舍-在政府未實施眷舍分配以前先後整修嘉義新埔,臺北蘭州街等日產舊式房屋一百三十七戶,興建大溪勝利新村克難眷舍五十戶,興建居易新村高級眷舍百餘戶使有眷百等授餘日糧官兵能安心工作充份發揮民胞物與精神......。 四十三年軍團成立於中壢龍岡(原名為後寮里)胡將軍奉命為第一軍團司令,招余擔任第四處處長,當時指示三點:「1.要以金門克難精神為官兵服務進而繁榮地方,2.解決官兵營房設施與美化環境,3.桃園至角板山道路坎坷不平,為領袖必經之地設法鋪設高級路面」。 可知,胡璉於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任內除了在桃園興建大溪勝利新村和平鎮居易新村,並實施軍眷實物補給制度,以安軍心;在陸軍第一野戰軍團司令部司令任內,更以龍岡為中心致力建設桃園。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方天,《不逾矩集》,臺北:不逾矩集編輯委員會,1976。
  • 撰寫者
    黃儒柏
  • 創作者
    張子英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76/12/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