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父遺像

跟國父遺像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國父遺像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此為一畫像,畫像上方為孫文的肖像,下方為孫文於1925年2月24日於北京寫下的《國父遺囑》全文。   《國父遺囑》又稱《總理遺囑》,在1925年3月31日,中國國民黨便通過接受《總理遺囑》的議案,更訓令以後國民黨開會時,應先由主席朗誦《總理遺囑》,與會人員須起立肅聽。在該年4月制定「總理紀念周條例」,要求軍隊的各官兵每周一上午,除向孫文遺像行三鞠躬禮之外,更需宣讀《總理遺囑》,此後隨著條例持續擴充及國民黨政府持續擴大其在中國領土,「總理紀念周」開始進入民間,直到1947年才終止此一紀念儀式。(李恭忠,2004:105-106)   在孫文過世時國民黨仍然是一個以廣東為主根據地的南方割據政權,而當時被國際承認的依然是北洋軍系把持的北洋政府,直到1940年才賦予孫文「國父」的稱號。在1929年,國民黨即以黨葬的名義將孫文下葬,下葬於剛興建完成的南京中山陵,並以繁瑣且盛大的葬禮規格紀念(李恭忠,2006:61-69)。而在臺灣部份,在戰前孫文的形象在臺灣就被知識份子所崇敬,《臺灣民報》稱其為「國民之父,弱小民族的領導者」,在戰後國民黨政府撤退到臺灣之後,建設紀念建築物(國父紀念館)、制定節日(植樹節、國父誕辰紀念日)來加以紀念。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