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田繪《賣布》

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賣布》,描寫賣布小販於市集上販賣的情景。畫作題跋為「大嫂小姑大家來好貨報您知,純棉的和美織仔上實在,正港的進口花仔布上界美,不退色不求水,幼棉棉的波浮林要剪就趕緊,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現代社會中已很少人買布做衣服了,但在成衣工業尚未發達之前,布行及街頭賣布匹的人,跟大家的衣著打扮有著最密切的關連。 以前只有在較繁榮的街上有布行,一般庄頭的人要買布的話,大多靠著來回走動的賣布商人,所以當他們出現時,街頭巷尾的婦女多會呼朋引伴來挑選布匹。通常賣布的商人會帶來各式各樣的布匹,有素有花,而丈量的長尺與裁布的剪刀也是必備行頭。 當時的布匹多為棉製品,質地較粗,花色的選擇也較少。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與戰後初期,整個大環境更差,布匹的染色也相當克難,例如用茶葉染成茶色,用管芒草染成草綠色;除了質地不佳,布匹也很有「份量」,一匹一百二十尺的白布,重達十台斤,不像後來同樣長短的僅重三台斤。無論如何,至少賣布商人在那有限條件中,提供給大家多樣的選擇,也豐富了大家的衣著面貌。 戰後,這類流動的賣布商人數量較少,隨著1970年代,成衣工業的日漸興盛,也直接壓縮到布行及賣布商人的生存空間,至今,自己買布製衣的人已不多見了!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南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