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昭和的佐倉宗吾郎

臺灣日日新報設有一個「臺日漫畫」專欄,於臺展期間可見針對入選作品之戲筆,詼諧幽默、令人莞爾,作者多半是該報社的漫畫記者國島水馬。此幅漫畫亦是出自水馬之手,調侃的對象是鹽月桃甫的《母》(1932)。原畫取材自1930年的霧社事件,畫中描繪一名原住民婦女,身旁依偎著3名年幼的孩童,身處在一片硝煙迷霧之中,面容猙獰、姿態糾結,顯露出不安和惶恐。水馬的漫畫挪用了這件作品的人物形象,將畫中母親的原住民服飾置換為武士所著的「肩衣」(かたぎぬ,一種無袖的上衣),身後還有十字架;而身邊的孩童則如幽靈般依附其上,背景的煙霧也成鬼火漂浮在側。此外,水馬另添加了一名武士,並在旁邊寫著「昭和的佐倉宗吾郎」作為漫畫標題。「佐倉宗吾郎」為江戶時代的民間義士,因勇於替農民向領主請命而遭處刑,但死後怨靈作祟,領主為求平息便建社祀奉,佐倉遂成為平民對抗統治者的代表英雄,這段故事也廣為流傳。水馬的漫畫乃是將原畫中形貌驚駭的人物比喻為佐倉的鬼魂,在對畫面表現稍作揶揄的同時,多少也對應到社會事件與民間故事彼此的關聯性。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昭和的佐倉宗吾郎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張哲維
  • 時間資訊
    1932
  • 地點資訊
    臺北
  • 參考資料
    1.〈臺日漫画〉(臺日漫画第12卷536號),《臺灣日日新報》,1932-10-31(版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