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窺視機關

臺灣日日新報設有一個「臺日漫畫」專欄,於臺展期間可見針對入選作品之戲筆,詼諧幽默、令人莞爾,作者多半是該報社的漫畫記者國島水馬。此幅漫畫亦是出自水馬之手,調侃的對象是小山不老的《新公園所見》(1931)。原畫為描繪臺北新公園內,民眾漫步休憩的生活圖像;從前景身著洋裝的女子、騎著腳踏車的紳士,到遠景帶有西方古典建築式樣的博物館,共構出現代文明的都市空間景致。水馬在漫畫中將此畫拉寬、人物放大,畫面之外則有一名站在高臺上的男子,手持長棍大聲攬客,一旁還有兩名彎腰的孩童,雙手遮於臉頰兩側朝向畫面下方的圓孔呈觀看貌,孩童右側可見標價「大人10分 小人9分」 (1文=10分=100厘),「小人」為小孩之意。畫面右上角有「カラクリ」(karakuri)的標題,此詞全名為「覗きからくり」(窺視機關),為起源於江戶時代的街頭娛樂;該設施使用玻璃鏡折射造成視覺錯視的原理,讓透過小圓窗觀看圖像的人們可以有身歷其境的感受,再配合現場旁白對於畫中故事的敘說,營造出如同看電影般的體驗。水馬的聯想或許是因原畫在空間的經營上過於平面,有如窺視機關當中,作為故事圖像的浮世繪,因此產生了如此「懷舊」的揶揄。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窺視機關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張哲維
  • 時間資訊
    1931
  • 地點資訊
    臺北
  • 參考資料
    1.〈臺日漫画〉(臺日漫画第11卷486號),《臺灣日日新報》,1931-11-02(版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