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積木工藝品

臺灣日日新報設有一個「臺日漫畫」專欄,於臺展期間可見針對入選作品之戲筆,詼諧幽默、令人莞爾,作者多半是該報社的漫畫記者國島水馬。此幅漫畫亦是出自水馬之手,調侃的對象是潘春源的《牧場所見》(1928)。原畫為描繪牧場工人採蹲姿替乳牛擠奶的景象,牛隻的形體精確寫實,但在水馬筆下卻成了線條簡單、以塊面組成的幾何化動物,並在一旁寫下「積木細工」的標題,「細工」即工藝品,或許是覺得身為廟宇彩繪畫師的潘春源,在繪畫表現上流於匠氣和呆板,故作此嘲諷。此外,若仔細端詳漫畫乳牛的頭頸的描寫,會發現酷似日本鄉土玩具(民藝品)「赤べこ」,「べこ(beko)」是東北地方的方言,正是「牛」的意思。此類玩具,因脖子與身軀在連結上使用特殊設計,脖子有很大的活動空間,使頭像鐘擺般,一經觸碰便搖頭晃腦,十分有趣。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積木工藝品
  • 創作者
    國島水馬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張哲維、李淑珠
  • 時間資訊
    1928
  • 地點資訊
    臺北
  • 參考資料
    1.〈臺日漫画〉(臺日漫画第8卷336號),《臺灣日日新報》,1928-10-29(版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