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第3回臺展,黃靜山以《猿兒》一作入選東洋畫部。此畫描繪兩隻小猿猴坐於樹下,四周散落著葉片,應是表現枯葉凋零的秋景;畫面右方的猴子低頭大啖手中的柿子,身旁另一隻也抬頭仰望,彷彿正等待果熟蒂落的那刻。《臺灣日日新報》刊出此畫添賦漢詩之圖版,詩文作者應是該報社漢文部主任魏清德,詩的前兩句提到:「柿葉黃時柿實黃,半林秋色澹斜陽」,描述了秋意漸濃而葉黃果熟的自然景致,黃澄澄的山林染上夕陽的紅暈,擴充了畫作所未有的視覺感受。後兩句:「如何徧野哀鴻日,偏有猿兒果得嘗」,則是以對比的句法,提及在面對秋日晚霞而觸景傷情的同時,猿猴們反倒因有成熟的果實得以飽餐而欣喜。儘管畫作構圖簡潔,作詩者仍透過詩文建構出完整的情境,深化對作品的理解,想必是提供大眾更具體的認識與想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