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 臺北 吉田寬氏

1929年的第3回臺展,吉田寬以《花》一作入選西洋畫部。此畫描繪鋪有布巾的平臺上,一束插於單耳瓶中的鮮花及一把曼陀林;瓶中盛開的花朵朝向四方開展,襯以細小但繁密的葉片,展現出欣欣向榮的生命力。《臺灣日日新報》刊出此畫添賦漢詩之圖版,詩文作者應是該報社漢文部主任魏清德,詩的前兩句提到:「群芳開日競風華,比似佳人未破瓜」,將錦簇的繁花比喻為爭奇鬥艷、未及破瓜之年的佳麗。後兩句:「容易飄零遲暮感,孤舟商婦泣琵琶」則是筆鋒一轉,引用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並將畫中的曼陀林想像為琵琶,進而產生出琵琶女縱然有超群的技藝,卻因多舛的身世而不得志的淒涼之感,和詩文前半部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詩者雖是寓情於景,但也可說是賦予畫中元素警世的象徵性,與歐洲靜物畫傳統不謀而合;此種以東方文化為基礎的觀看角度對西方繪畫所作的詮釋,為藝術的賞析帶來更豐富且在地化的可能性,見解獨到、值得玩味。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花 臺北 吉田寬氏
  • 創作者
    文/魏清德(待考);圖/吉田寬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張哲維
  • 時間資訊
    1929
  • 地點資訊
    臺北
  • 參考資料
    1.〈花 臺北 吉田寬氏〉,《臺灣日日新報》,1929-11-25(版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