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朝之新高

此為審查員木下靜涯出品昭和13年(1938)第1回府展東洋畫部的作品。畫題的新高山(玉山),命名者為明治天皇,取日本新高峰(比富士山更高)之意。畫面似乎描寫近距離從主峰看向東峰,白茫茫的雲海像圍巾般層層繚繞著崢嶸的山壁,其間偶而露出盤據峭壁的圓柏群和山谷中筆直而立的冷杉林。雲海是新高山的夏季景致,然畫面左下角落款處的左邊,可見在雲海下方的杜鵑花叢,杜鵑是新高山的春天景致,因此,此畫描寫的應是初夏的晨景,落款為「靜涯畫之」,外加兩枚方印。鷗汀生(大澤貞吉)將畫題誤植為「阿里山」,評曰:「是件力作。稜稜角角的山谷,看起來很難畫,但畫家憑藉其技術克服了這個難關」。鷗汀生肯定畫家的技巧,但對色彩或筆法等,未有更多著墨。從其皴、點等用筆以及施墨濃淡來判斷,此畫應是幅南畫。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朝之新高
  • 創作者
    木下靜涯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李淑珠
  • 時間資訊
    1938
  • 地點資訊
    玉山
  • 展覽名稱
    府展
  • 屆數
    第1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審查員
  • 參考資料
    1. 臺灣總督府,《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39。 2. 鷗汀生,〈府展漫評(二)東洋畫への一瞥〉,《臺灣日日新報》,1938-10-25(版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