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公會堂前

此為1936年(昭和11年)第十回臺展西洋畫部山田東洋的入選作。題名「公會堂」指的是1936年末落成的「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早在1934年,山田東洋就在臺北市京町1之1開設「東洋看板研究所」,之後更進一步開設「東洋畫廊」,成為臺灣當時少數的藝術專門展示空間,地址皆位於公會堂旁。可以說,山田東洋親眼見證公會堂自無到有的過程。他自即將舉辦落成儀式的公會堂側面,描繪建築外的廣場、街道與城市天際線。畫中的房舍宛如積木般被整齊堆疊,汽車與行人也如同玩具一樣被擺放在畫面內,而筆直的電線桿與帶有南國氣息的椰子樹則立於街道兩側,引領觀眾通往城市更深處。最遠處高聳的大樓建築,從方位與高度推測,很可能是榮町的菊元百貨(今址為國泰世華銀行)。落款「昭和□年 東洋」位於畫作右下角,唯年代難以判讀。1936年10月25日《臺灣經世新報》(4版)的臺展相關評論,記者評曰:「帶有盧梭風格(ルソー風)的趣味」。文中「盧梭」是指法國畫家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為自學成材的藝術家,擅長以平淡、童趣的純真風格,描繪叢林或都市風景。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公會堂前
  • 創作者
    山田東洋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
  • 時間資訊
    1936
  • 地點資訊
    10042 臺北市延平南路98號臺北市中山堂(原臺北公會堂)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10回
  • 畫部
    西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7。 2. 〈第十囘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教育》,第412期,(臺北:1936-11),頁121-125。 3. 金高佐平,《大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臺北: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發行所,1935),頁367。 4. 〈美術の秋 臺展を見る〉,《臺灣經世新報》,1936-10-25(4版)。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