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紫蘭與尾長

此為審查員川崎小虎出品昭和10年(1935)第9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尾長」(Cyanopica cyanus)即灰喜鵲,俗稱藍鵲、灰鵲、山喜鵲等,主要特徵是尾羽很長,且呈天藍色,雄雌同形同色,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地區,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而「紫蘭」即白芨,同樣分布於臺、日、中各處。畫中的尾長佇立在紫蘭旁,仰起頭部,望向畫面的左上角,可能是在追逐畫面之外的蝴蝶或飛蟲吧。紫蘭則輕輕地隨著微風向左搖擺。花葉的描繪清新潔淨,乾淨俐落。就構圖來看,此幅應是小品。畫面右下角有「小虎」的落款及一枚方印。此畫當時陳列於東洋畫部的第3展覽室,立石鐵臣觀後評曰:「川崎小虎審査員的《紫蘭與尾長》。果然胸口飄來一股藝術的香氣。完美無瑕的畫面中,尾長抬頭的姿態,帶給寧靜的天地一絲生動,顯示出凜然的氣魄」。川崎小虎年輕時以夢幻而浪漫的大和繪為主要創作,晩年則以身邊的植物或動物為主要的描繪對象,製作樸實無華的畫作,博得好評。立石如此盛讚,可見此畫十足展現了川崎的技巧與風格。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紫蘭與尾長
  • 創作者
    川崎小虎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李淑珠
  • 時間資訊
    1935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9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審查員
  •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第九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臺北: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1935。 2. 立石鐵臣,〈第九回臺展相互評 西洋画家の観た東洋画の批判〉,《臺灣日日新報》,1935-10-30(版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