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莢花

此為林阿琴入選昭和9年(1934)第8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現藏於北美館。此畫描繪的是阿勃勒(Cassia fistula),原產於南亞地區,花期為夏季。在日本又被稱作南蠻皀莢(ナンバンサイカチ),或是因其黃金般的花色,而有金雨樹(ゴールデン.シヤワー,Golden shower)之美稱。畫中阿勃勒的枝幹貫穿畫面,淺棕色的樹皮間依稀可見石青色的黴斑,樹上成串的黃花錯落在淺綠色的樹葉以及淺黃色莢狀的果實間,色彩繽紛。全畫以平塗技法完成,並缺乏明暗對比,使得畫面富含裝飾感。阿勃勒在臺府展中被視為具地方色彩(Local color)的代表圖像之一,〈臺灣植物圖譜〉(1933)稱阿勃勒為「熱帶樹中最美的花木之一」,林阿琴的老師鄉原古統亦曾於第1回臺展出品《南薰綽約》(1927),描繪盛開的阿勃勒,當時的報導亦稱其為「沐浴在南國強烈陽光下的花鳥作品」。《臺灣日日新報》記者林鹿二(山本奈良男)觀後撰文:「其努力可以給予肯定,但把畫面塞得太滿了。留白也是構圖上必要的」。「留白」為東洋美術中常見的表現手法,藉以暗示空間的深度與廣度,也常直接引發美感及詩情,而填滿畫面的構圖手法,多被視為「圖案畫」。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黃莢花
  • 創作者
    林阿琴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李淑珠
  • 時間資訊
    1934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8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5。 2. 林鹿二,〈臺展漫評/東洋画を観る〉,《臺灣日日新報》,1934-10-29(版3)。 4. 〈臺展アトリヱ巡り(三) 色とりぐに 異國情緒漂ふ 花鳥畫=鄉原藤一郎氏〉,《臺灣日日新報》,1927-09-08(版7)。 4. 小野寺三男治,〈臺灣植物圖譜(九)〉,《あらたま》,第8期,第12卷,1933,頁28-2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