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夕照

此為林玉山入選昭和8年(1933)第7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榮獲特選。原作今已不存,畫家曾在1993年根據寫生稿,重新繪製一幅題名為《諸羅風情》的作品,現由嘉義市文化局典藏。本畫以遠望的視角取景構圖,以寫生方式描繪嘉義市郊紅毛埤(今蘭潭水庫)一帶有著連綿水田、視野開闊,可見遠山的田野景色。錦鴻生(林錦鴻)評曰:「傍晚的氣氛有被充分地表現出來,在一覽無遺的中景,浮現出太原山,有使畫面緊湊的效果。若挑剔一點的話,就是這座山讓人感覺不到橫亙全畫面的雄偉感,紫色也稍嫌太有粘稠感。雖是精細描寫,卻沒有半點不自然,也沒有任何礙眼之處,足見林氏的實力。林氏此次得到推薦,決非偶然」,以為主山沒有予人橫亙全畫面的雄偉感,有點可惜。鷗汀生(大澤貞吉)評曰:「以鳥瞰圖式認真處理寬闊的場景,其辛勤用功可想而知!然而,完成的作品感覺就像是以膠彩顏料畫成的西畫。令人懷疑這件作品有否東洋藝術的真正價值。(略)像他這樣努力地累積功力,寫生的階段也是必經之過程。就此而言,《夕照》仍不失為珍貴的作品」,質疑畫家融合西洋畫技法的作法,是否反而失去了東洋藝術的真正價值,可見評者對於東洋畫融合多元畫風的作法持較為保守的立場。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夕照
  • 創作者
    林玉山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榕峻
  • 時間資訊
    1933
  • 地點資訊
    嘉義蘭潭水庫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7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特選
  • 參考資料
    1.臺灣教育會,《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4。 2.鷗汀生(大澤貞吉)╱永山生,林皎碧譯,〈今年第七回的臺展〉,《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件導讀(上冊)》,2001,頁222-223。 3.錦鴻生(林錦鴻),〈臺展評 推薦・特選作を見る(二) 〉,《台灣新民報》,1933-10-2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