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此為審查員木下靜涯出品昭和8年(1933)第7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為二曲屏風形式。屏風右扇為枝葉茂密、繁花盛開的石楠花,畫中左半部的山鳥是臺灣特有種的藍腹鷴,其特徵為頭部有一搓白毛,尾巴也有全白色的羽毛。畫中構圖左扇較疏,右方較密,呈現出有趣的虛實、疏密對應,山鳥的尾巴則恰好延伸進石楠花叢間一個呈現半圓形孔洞的空間。畫家對花鳥生態的觀察與描繪十分精緻細微,如藍腹鷴以爪踞地,伸長頸部張望,應是意在表現其天性機警敏銳的生動神情,以及花葉俯仰、掩映姿態的豐富變化。鷗汀生(大澤貞吉)評曰:「木下靜涯的《春》表現出和煦的春日,是件無可挑剔的作品,只是真像標本畫」,評者應是認為其寫實與精緻細膩之程度,已經近乎標本畫。錦鴻生(林錦鴻)評曰:「木下靜涯在金泥上描繪出豐艷的石楠花《春》,格調實在高雅。色彩和色調十分老練,構圖或樹枝的交錯配置等等,也都處理得很自然。山鳥也描繪得很美麗,賦予支配整個畫面的力量。其動作不知有何涵義,稍嫌僵硬,但木下氏的技巧的確了得」,評者指出畫家描繪石楠花時以金泥作為底色,映襯出此作高雅的格調,配色與構圖技巧也相當高明,對於審查員的尊崇可謂溢於言表。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 創作者
    木下靜涯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榕峻
  • 時間資訊
    1933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7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審查員
  • 參考資料
    1.臺灣教育會,《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4。 2.鷗汀生(大澤貞吉)╱永山生,林皎碧譯,〈今年第七回的臺展〉,《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件導讀(上冊)》,2001,頁222。 3.錦鴻生(林錦鴻),李淑珠譯,〈臺展評 論審查員作品及審查(四)〉,《台灣新民報》,1933-10-3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