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靜宵

此為審查員木下靜涯出品昭和4年(1930)第4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臺展圖錄的畫題標示為「靜霄」,但其目次及臺展相關報導皆為「靜宵」,有「霄」與「宵」之異。關於這點,根據《臺灣日日新報》記者的評論,此畫為「表現出月光在薄霧的籠罩下,山中孤鳥飛過之後的靜寂」,可知畫家是描繪夜晚水畔的景色。「霄」雖偶有通「宵」,但一般指稱雲霧,因此文義上「靜宵」較契合畫面。畫面前景為林投樹與水草圍繞的池潭,中景的坡岸樹叢茂密,靜涯以其所擅長的乾濕用筆,先是乾筆勾勒枝上樹葉的邊緣,再用濕筆將樹叢底部快速暈開,使樹木彼此融為一體,營造水氣濃厚,雲霧繚繞的氛圍。並以淡墨描繪遠處雲霧中的樹叢。靜宵,意指寧靜的深夜,但靜涯在前景的水潭上,安排了一隻飛鳥快速的劃過水面,此為繪畫中常見的安排手法,意在藉以反襯出周遭環境的寧靜,更添畫中萬籟俱寂。臺日報的N生稱此畫「氣韻高雅」,並期待靜涯能繼續出品大作,而《臺灣教育》署名Y生者亦稱該作值得鑑賞,可知這幅畫在展覽會場上的評價甚高。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靜宵
  • 創作者
    木下靜涯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
  • 時間資訊
    1930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4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審查員
  •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四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1。 2. N生,〈臺展を觀る(完)〉,《臺灣日日新報》,1930-11-03(版6)。 3. Y生,〈第四囘臺展を見て〉,《臺灣教育》,n340,1930-11-01,頁11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