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宮之下附近

此為謝永火出品昭和5年(1930)第4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宮之下」所指應是日治時期臺北士林街(今士林區內)的火車站名:宮之下站(今捷運劍潭站附近),因下車後即可登上劍潭山參拜臺灣神社(今址為圓山大飯店)而得名。畫面以河流為界,區分成前中後,前景為日式房屋所構成的街道景觀,四周樹林環繞,種有相思樹、芭蕉樹等。後方的河流推測是基隆河,河上有小船駛過,一旁有舢舨停靠。中景左側的山丘應是圓山,山下臺人民宅錯落林立。遠景可見鐵架橋隱身於圓山右邊,從地理位置及造型來看其為臺北橋,而更遠處的觀音山則清楚可辨。也就是說,謝永火是從劍潭山側隔著基隆河望去,中間望過圓山一帶,一路越過臺北橋所在的淡水河,向三重、新莊望去。畫面左下角有落款「一陽」。像這樣的取景,在臺展中較為少見。畫作的景物描寫頗為仔細,根據《臺灣日日新報》對畫家兄長謝永河的訪談,謝永火是在圖書館自學日本畫的知識及畫法。而同報署名一批評家的文章則指出此畫「留白之處,感覺很浪費,尤其是山的描寫, 感覺好像是棉花的堆積」。應是指圓山山體的描繪過於蓬鬆所致。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宮之下附近
  • 創作者
    謝永火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
  • 時間資訊
    1930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4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四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1。 2. 一批評家,〈臺展を考察す〉,《臺灣日日新報》, 1930-11-07(版3)。 3. 謝永河,〈國書館利用實話(一) 全島に亙り募集したもの 自分は專檢を 弟は臺展に入選 商業に利用して非常な利益〉,《臺灣日日新報》,1932-01-15(版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