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秋夕暮

此為陳鉅儒入選1929年(昭和4年)第三回臺展西洋畫部的畫作。比對遠景的高塔建築造型,可推測為大稻埕蓬萊町的天主堂,由此推知此畫取景自大稻埕蓬萊町、下奎府町一帶。畫家運用空氣透視法,表現遠方建築壟罩在黃昏暮靄的景象。落款「Kiojiu Chin」位於畫面左下角,推測是「鉅儒 陳」的日文讀音。在1929年11月13日《臺灣日日新報》(夕刊2版)的臺展入選報導,標記:「秋の夕暮 陳鉅儒」,缺漏「三」字。1929年12月1日《臺灣教育》第329號〈第三回臺展の盛況〉,同樣標記:「秋の夕暮 臺北 陳鉅儒 100」,除了記述畫家居住在臺北,也記錄了此畫的售價為100日圓。該篇後段有備註畫家略歷「臺北第二中學校在學中」(今成功高中)。根據《臺灣人士鑑》(1937),陳鉅儒為大稻埕仕紳陳維貞長子,其住處在下奎府町,與天主堂相隔不遠。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三秋夕暮
  • 創作者
    陳鉅儒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
  • 時間資訊
    1929
  • 地點資訊
    臺北市大稻埕天主堂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3回
  • 畫部
    西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 參考資料
    1. 臺灣教育會,《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0。 2. 〈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 入選作品發表さる 東洋畫二十九點、西洋畫七十六點 目覺ましい本島人側の進出〉,《臺灣日日新報》,1929-11-13(夕刊2版)。 3. K.Y生,〈第三回臺展の盛況〉,《臺灣教育》,第329號,(臺北:1929-12-01),頁95-100。 4. 〈陳維貞〉,《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社,1937,頁24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