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嶺之春

此為那須雅城入選昭和3年(1928)第2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畫面採縱長形式,前景為挺拔於傾斜崖壁上的高山冷杉,佔縱長三分之二高,中景為陡峭的山巒,山谷間生長著冷杉林佔據畫面的右下角,而蔓延在山谷之間的霧靄呈S形,一路延伸到遠景高聳的山峰,構圖及遠近的處理使得畫面具有層次感。除此之外,前中景的構圖偏右,與遠景偏左的山稜呈現平衡,視覺上亦與那須雅城另一幅同時入選臺展的作品《深山之秋》相呼應,值得玩味。根據《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記者所言:「那須雅城氏之《高嶺之秋》。及《深山之秋》兩點,則欲表現高嶺深山氣分。金碧所以抒寫神秘。」此「金碧」之表現,亦運用在現存那須雅城《彩色山水圖》(年代不詳,臺灣博物館藏)中,前景的冷杉及山坡使用了金泥設色。記者另外指出:「高嶺深山植物之配置。亦猶左思之三都賦不可不先考求其資料也。」《三都賦》一般認為是西晉左思所作,講述三國時代魏、蜀、吳都城的地形、物產景觀,考察詳盡。文士皇甫謐作序讚美《三都賦》寫作徵實的特點。記者在此援引典故,意思是指由於高山植物的種類、外型與平地不同,因此就像左思在書寫《三都賦》一樣,需要詳實考察資料。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高嶺之春
  • 創作者
    那須雅城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
  • 時間資訊
    1928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2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 參考資料
    1. 臺灣教育會,《第二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29。 2.〈臺灣美術展 會場中一瞥 作如是我觀〉,《臺灣日日新報》, 1928-10-26(版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