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靜物

此為濱武蓉子入選1927年(昭和二年)第一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此作以靜物為主題,濱武蓉子在桌巾上陳列了水果、花瓶與人偶,而背景的壁紙圖案為塗鴉般的線條與形狀所構成,而桌巾上的印花交著著鎖鏈造型及圓點。濱武蓉子所挑選的蘋果、葡萄柚、香蕉及葡萄皆是臺灣常見的水果,一旁則有插著三朵鬱金香具有希臘風紋樣的陶瓶。陶瓶旁還放置了帶著高帽子身穿蓬蓬的大裙造型奇特的人偶,似乎是將她生活一隅稍作擺設後描繪而下。 透過《臺灣日日新報》的訪談,得知濱武蓉子的父親濱武元次為當時臺南第一女高的校長,因此可以推測家境不錯的濱武蓉子,其作品中出現異國風格的陶瓶或是特殊花樣的桌巾應該是件稀鬆平常的事。鹽月桃甫認為濱武蓉子是超越技巧將純真的生活原原本本移植到畫面,以她的年紀來說,與展覽中其他靜物畫相比,顯得別具特色。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靜物
  • 創作者
    濱武蓉子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詹佩瑜
  • 時間資訊
    1927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1回
  • 畫部
    西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 參考資料
    1. 臺灣日本畫協會,《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日本畫協會,1928。。 2. 〈臺展入選者中に可憐な二人 濱武蓉子さんと素木洋一君〉,《臺灣日日新報》,1927-10-22(5版)。 3. 〈臺灣美術展覽會號/臺展會場案內〉,《臺灣日日新報》,1927-10-28(5版)。 4. 鹽月桃甫,〈第一回臺展洋畫概評〉,《臺灣時報》,1927-11。 5. 顏娟英編,《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美術,2001,頁192-19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