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愛桃

第三十圖為陳植棋入選1927年(昭和2年)第一回臺展西洋畫部的作品。畫中描繪一婦人獨坐在方箱上,身穿寬鬆的淺色衫袍,雙手抱著一籃果桃。畫面後方掛有深色大袍,佔滿畫面約二分之一大。研究認為,此畫及同年完成的〈夫人像〉(1927)背景的袍子造型相同,應為同一件紅色大袍。1927年,陳植棋偕同妻子潘鶼鶼前往東京完成學業,在同年9月寄給父親陳海棠的家書中提到:「出品之件,今夏製作大幅6張,內出於帝展2張,臺展3張」,而這3件出品臺展的畫作中,便包含〈愛桃〉與〈海邊〉,推測另有一件作品可能落選。考慮到同年完成的〈夫人像〉構圖與此畫相近,推測〈愛桃〉同樣是畫家在日本東京期間,所描繪的妻子懷孕待產的形象。而籃中豐盛的果桃,就如同即將新生的胎兒,被妻子牢牢地護在腹部。畫題中的「愛桃」,或許也代指妻子(及陳植棋本人)對即將出生的胎兒,所懷抱的期待及愛護之情吧。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1928)的目錄所刊載的陳植棋住址,是他位於臺北七星郡汐止街的老家,而非東京住所。比對家書中提到「臺展大概近日託運送店送達」,可推測畫家是將作品寄回臺灣後,才請家中父親待為寄送參展。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愛桃
  • 創作者
    陳植棋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
  • 時間資訊
    1927
  • 地點資訊
    東京市滝野川區西原町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1回
  • 畫部
    西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 參考資料
    1. 臺灣日本畫協會,《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日本畫協會,1928。 2. 謝國興、王麗蕉主編,《陳植棋畫作與文書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7。 3. 顏娟英,〈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藝術學研究》,第7期, (桃園,2010-11-01),頁39-9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