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嶺晴江圖

中圖為鷹取岳陽入選昭和2年(1927)第1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描繪的是較為傳統的高遠山水構圖,前景有3株松樹長在岩石上,以濃墨沾染樹葉,位於松樹左邊的平坦處有以白描簡筆勾勒的房舍及涼亭,松樹右下方的平坦處有一位以正面描寫、著寬袍大袖的老人立於崖邊。後方山勢高聳巍峨,右方遠景的水面有一白描的帆船,並以淡墨勾勒遠山。畫作以乾擦的披麻皴為主,用筆粗放率性,右上留白處有題詩及落款、蓋印,為丁卯年(1927)9月所畫。該年9月,鷹取岳陽接受《臺灣日日新報》專欄「畫室巡禮」的採訪,自述改以狼毫筆描繪,嘗試不同的效果。一般來說狼毫質脆,筆鋒相較於羊毫更為硬挺,彈性較佳,表現更為「雄渾」,例如西岡塘翠評曰:「鷹取岳陽的《雲嶺晴江圖》是南畫的大幅作品,筆法雄渾」,肯定其用筆表現,但也指出「墨色的研究需再加油」。臺日報的另一則畫評上亦有相同的評語:「鷹取岳陽的《雲嶺(「晴」字漏植)江圖》需要再研究黑色,筆致雄渾」。至於針對墨色的批評,或許是因為該作墨色表現過於隨性粗率,未能有效運用墨色濃淡產生山水的空間感所致。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雲嶺晴江圖
  • 創作者
    鷹取岳陽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
  • 時間資訊
    1927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1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 參考資料
    1. 臺灣日本畫協會,《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臺灣日本畫協會,1928。 2. 〈狼毫を揮つて雄渾の相を描かうとする 南畫=鷹取岳陽氏〉,《臺灣日日新報》,1927-09-19(版3)。 3. 西岡塘翠,〈說苑/島を彩れる美術の秋(台展素人寸評)〉,《臺灣時報》,1927-12。 4. 某美術家談,〈臺灣美術展覽會號/臺展を見て〉,《臺灣日日新報》, 1927-10-28(版5)。 5. 邱琳婷,《1927年臺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前後資料為主》,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1997,頁169-170。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