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自集甲骨文(中堂)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與牛骨上的文字,使用於殷商與周朝。1899年使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村。經過百年來的辨識與研究,如今已成為一種新興的學問,同時提供書法與篆刻界的好題材。本來採用前後兩句,首尾同字的接續為文,內容述說雨中行樂、月下飲酒、游原賦歸的情趣。作品以近代篆書逆入平出的筆法,表達出與原契刻甲骨文的尖頭尖尾的相異之趣。行進間訪孝行草書的行氣的表現,尤其是類似狂草的擺動,以增強畫面的動態,加添作品的生命力。甲骨文字,較近象形,年代久遠不易認識,故於本人之後,已行書注釋,除了讓觀者易讀之外,更令畫面多一層變化,增加美感。此作品曾展於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高連永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1999
  • 全集/系列名
    臺中縣藝術工作者藝文資源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豐原
  • 緯度
    24.2539
  • 經度
    120.72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