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植物生態:梅為落葉性小喬木,枝幹灰褐色,彎曲而多分枝,老幹幹皮多開裂而具刺,小枝光滑,幼枝呈綠色。葉互生,葉柄具腺體,葉片卵形、倒卵形或廣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細銳鋸齒緣。冬季開花,單生或簇生,多為白色,也有紅色、粉紅色者,花瓣有單瓣與重瓣,闊倒卵形,清香。核果球形,果頂尖,徑2-3公分,有淺溝,外被絨毛,初為綠色,熟轉橙黃,內藏果核一粒。;文獻集解:晉代陸機在《詩義疏》中說「梅杏類也,樹木葉皆如杏而黑耳,實赤於杏而醋,亦生噉也,煮而曝乾為置羹臛虀中,又可以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上述表明遠在晉代之時,梅果不但已製作成醋,用於羹湯之中,同時還曬成梅乾,也做成蜜餞食用。梁《西京雜記》上載有:「候梅、朱梅、同心梅、紫帶梅、燕脂梅、麗枝梅。」等等,說明當時的梅已有多種不同的品種。          清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記載「梅有鶴頂梅、消梅、冠城梅,皆實大,五月熟。時梅有六月熟者,早梅四月熟,冬梅花白實小,有玉蝶梅、綠萼梅。紅梅再接即重臺,春分前秋分後接,用桃杏體及本體,紅梅白葉,一花三子,曰品字梅,紫便疏條。蠟梅別一種,其磬口者佳,芒種時種其子。」看來他對梅的品種瞭解更多,觀察更為仔細。;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染材名稱:梅;學名: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科屬名:薔薇科櫻屬;別名:梅仔、梅花、白梅、青梅、春梅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編織藝術數位學習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