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欖仁樹

欖仁樹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植物生態:欖仁樹為落葉性之喬木,大樹易形成板根,樹枝為近水平之輪生,形成傘形樹冠。葉叢生枝端,短柄,倒卵形,長約15-30公分,先端鈍或圓,基部漸狹,全緣,春天新葉綠,夏天成葉翠綠,秋冬葉落前轉黃橙或紫紅,季節變他明顯。穗狀花序腋生,雄蕊在上,雌花及兩性花在下,子房下位。核果扁橢圓,長約5-6公分,周邊有龍骨凸起,果皮具纖維質,種仁可食。初為綠色,熟時呈咖啡色。;文獻集解:《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1》記載欖仁樹的成份為:「樹皮含鞣質。種子含粗脂肪油、油酸、棕櫚酸、脂蠟酸。」在效用上則載有「樹皮有收斂之效,治痢疾、赤痢。葉及嫩葉治頭痛、疝痛、發熱、風濕關節炎。葉汁治疥癬、皮膚病、痲風,最玞民間用於治肝病有效。種仁治痢疾及腫毒。」  鄭元春先生在《特用植物》書中,於染料單元裡載有欖仁植物,在用途上記有「果實之外皮含有鞣質,可提煉出黑色染料。」我們顧慮到欖仁果實的取得季節集中在夏季的短暫時段,同時數量也很有限,所以才將研試目標轉向茂密的樹葉,經過試染,發現染出的黃褐色對具有很好的色彩濃度。;採集季節:十月;染材用量:300%;染色布樣:棉布;染媒:醋酸錫;日曬堅牢度:5;水洗堅牢度:3;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編織藝術數位學習中心
相關地點
台灣
地點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
緯度
25.101992/25.1023
經度
121.548663/121.548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