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鋪地黍

植物生態:鋪地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群生或叢生,其根莖平生於地中。稈直立或斜立,有節。葉互生,葉鞘抱莖稈,上被絨毛。葉片為長披針形,長約10至30公分,先端漸尖銳,葉面亦被毛,葉背光滑。花為頂生之圓錐花序,展開狀,長約10至20公分。穎果,花果期為夏至秋後。;文獻集解:鋪地黍為台灣各地處處可見的野草,因其根莖平生於原中,要除淨它並非易事,所以常給鄉下農民帶來很大的困擾。過去先民以禾本科植物來染色的主要為藎草(稱菉或綠),而在日本則使用幾種不同的刈安,雖然它們和鋪地黍都屬於同科的草本植物,但植株與生態仍有些差異。       過去的文獻上似乎也沒有關於鋪地黍用於染色的記載,不過在中醫書裡,它卻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中載有「根莖或全草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暑,清熱平肝,宣洩腎胃火,生津止渴,利連解毒之效。治胃炎、腹痛、助間神經痛……。」看來療效甚廣,功用甚多。;採集季節:八月;染材用量:150%;染色布樣:蠶絲;染媒:醋酸銅;日曬堅牢度:5;水洗堅牢度:4;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染材名稱:鋪地黍莖葉(乾);學名:PanicumrepensLinn.;科屬名:禾本科黍屬;別名:硬骨草、苦藍釘、鐵骨釘、虎頭丁、葫蘆骨丁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編織藝術數位學習中心
  • 相關地點
    台灣 日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