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胡桃

植物生態:台灣胡桃為落葉性大喬木,幹皮淺灰褐色,有縱向淺溝裂,其木材頗堅實,心材呈紅褐天紫黑之紋路,是很著名的傢具工藝材料。小枝具有階段狀髓心,葉為大型之奇數羽狀複葉,叢生於枝端,總葉柄有密毛。小葉對生,13-17枚,長橢圓形,先端尖,長約6-15公分,細鋸齒緣。雄花腋生,葇荑花序,下垂如一條條小蟲,雌花生於幼枝頂端,簇生為穗狀花序。核果橢圓形,長約5-6公分,外果皮肉質,內果皮堅硬,具縱溝與皺紋,先端尖,淺褐色,內藏種仁,味香可口。果皮、枝葉皆可染色。;文獻集解:胡桃之稱羌桃、核桃。《本草鋼目》記載「頌曰:此果本出羌胡,漢時張騫使西域,始得種還,植之秦中,漸及東土,故名之。時珍曰: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羌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或作梵書,名播羅師。……胡桃樹高丈許,春初生葉,長四、五寸,微似大青葉,兩兩相對,頗作惡氣,三月開花如栗花,穗蒼黃色,結實至秋如青桃狀,熟時漚爛皮肉,取核為果,人多以櫸枊接之……。」已將胡桃來源及其主要生態介紹得很深入,同書並記載許多方劑而外,還有「青胡桃皮苦、濇、無毒,染髭及帛,皆黑。」及「皮止水痢,春月斫皮汁,沐頭至黑,煎水可染褐。」可見當時已有使用核桃果皮、樹皮取汁來染鬍鬚及布帛的事實。              趙豐在《紡織與礦治志》書中,關於古代染料植物裡也列有「胡桃」一項,其「色素存在於皮,所染色澤為黑。」;採集季節:六月;染材用量:400%;染色布樣:棉布;染媒:醋酸銅;日曬堅牢度:5;水洗堅牢度:3;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染材名稱:台灣胡桃枝葉;學名:JuglanscathayensisDode;科屬名:胡桃科胡桃屬;別名:野核桃、核桃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編織藝術數位學習中心
  • 相關地點
    台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