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植物生態:柿為落葉性喬木植物,樹冠不規則,樹皮灰褐色,有龜裂,枝條散生皮孔,披短絨毛,葉互生,具柄,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約8至18公分,寬約4至10公分,基部圓或闊楔形,先端尖,全緣,厚紙質,兩面十皮短毛,葉面深綠,葉背淡綠帶白粉。花單性,雌雄異株,著生於新枝葉腋,雌株花形為壺狀,淺黃色,先端四裂。漿果球形或扁圓形,軟柿熟時呈橙紅或橙黃色,澀柿呈綠黃色。花期為五月,軟柿約8至12月初成熟,澀柿約9至11月成熟。枝葉及澀柿可染色。;文獻集解:柿有多種,先民自古種之,各地品種、品名屢有差異,北魏《齊民要術‧卷四》中己有提及,但書中多引古人所言而未成系統,僅知有「梗棗、牛柿、鴻柿、山柿、湖畔之柿、烏椑之柿」等不同名稱。栽培法有「小者栽之」及「取枝於梗棗根上插之」二法。明《本草綱目》在柿的(集解)中記述更多,至少有紅柿、黃柿、朱柿、椑柿、小柿、著蓋柿、牛心柿、蒸餅柿、塔柿、猴棗等不同名稱,至於經由不同的處理方法之後則冈烘柿、白柿、烏柿、醂柿之名。同書卷三十在椑柿中又有「他柿至熟則黃赤,唯此雖熟亦青黑色,搗碎浸汁,謂之柿漆,可以染會扇諸物,故有柿漆之名。」柿漆應該就是如今台、中、日、韓等國用以作為型染之型版之用。而布料經澀柿汁塗染之後,亦可形成強韌與防水特性,是早期防水布及漁民的衣著布料之一。台灣早期地方志中也有《桃園縣志》、《台南縣志》昃到柿子的栽種,但皆未談到染色的利用。丘應模先生所著的《台灣的水果》一書中,對台灣出產的品種有詳細的說明,「本省柿之品種繁多,像朱紅柿、元宵柿、正柿等。澀柿果形較大,果形端正,一般多經過脫澀處理後作為脆果,俗稱脆柿、硬柿或浸柿,如牛心柿、四周柿等。近年來也有自日本引進之甜柿品種,像富有、御所等品種。」此外,對於產期、產地及栽陪要領等亦有進一步的解說。三、四年前,南韓研究天然染色的金芝希教授曾經來台演講,她說韓國濟州島的漁民過去主要是以柿汁染衣,染成的褐色布有些硬挺,但耐穿且耐海水浸蝕,所以柿染自古以來即成為濟州島的服飾特色。台灣柿子皂產量不少,如果能夠善加利用每年修剪的枝葉及青色的摘除果,一定也可以染出很有特色的「柿染布」。;採集季節:十月;染材用量:400%;染色布樣:蠶絲;染媒:醋酸鐵;日曬堅牢度:4;水洗堅牢度:2;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染材名稱:柿枝葉;學名:DionspyroskakiLinn.f;科屬名:柿樹科柿樹屬;別名:柿仔、紅柿、香柿、毛柿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編織藝術數位學習中心
  • 相關地點
    台灣 桃園縣 台南縣 日本 韓國
  • 地點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
  • 緯度
    25.101992/25.1023
  • 經度
    121.548663/121.54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