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牛墟

牛墟之制盛行於道光年間(1821-1850),當初設立的目的之一,是為遏止盜牛之風。牛墟為買賣牛隻的市場。當時規定,買賣牛隻必須在牛墟進行,牛墟每隔三日開市。墟有官派墟長,買賣契約應有墟長之戳記,證明交易成立;墟長還必須在牛身烙印,以資識別。然盜牛賊仍取近似之字號,覆烙在墟長之烙印上,使人無從辨別。此外,牛墟還有文武兵役藉名稽察,索取財物等陋規,雖禁不止。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保護農業,嚴禁盜牛及牛墟之種種陋規,成效頗佳。牛墟之制也一直延續到光復後,近年因役牛減少,牛墟已日漸式微。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王雙福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50年代
  • 全集/系列名
    臺灣常民生活老照片
  • 相關地點
    台南
  • 地點名稱
    雙福/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 緯度
    23.5405/22.626761
  • 經度
    120.434/120.28687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