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赤崁樓後方

明永曆15年3月4日(西元1661年4月30日)鄭成功親率舟師(艦隻約900艘,兵25000人)自廈門出發,橫渡台灣海峽,至澎湖,再趁漲潮進逼鹿耳門(台江口),切斷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先佔領普羅民遮城,再圍熱蘭遮城,荷蘭不支乃降。鄭成功佔領普羅民遮城後,立即進行分治,改赤崁為承天府,設府治於此,北設天興縣,南設萬年縣,將台灣改稱東都,設安平鎮於熱蘭遮城。後鄭成功及家屬亦移居此城,赤崁樓成為軍火庫。據台南市政府的古蹟巡禮說,赤崁樓在清朝一度成為廟、院、閣、祠、殿等不同建築雜陳的展示場。日治時期亦曾先後充當陸軍衛戌病院及總督府日語學校台南分校(台南師院前身);民國24年,被指定為重要古蹟。赤崁樓歷經清、日及光復後數度整修,民國71年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圖為赤崁樓後方之圍牆,攝於50年代。日本末代市長羽鳥直人在位時,克服財政困難,進行赤崁樓修復工作,立有石碑辨記之。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王雙福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50年代
  • 全集/系列名
    臺灣常民生活老照片
  • 相關地點
    台南
  • 地點名稱
    雙福/石碑/赤崁/赤崁樓/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鹿耳門/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
  • 緯度
    23.5405/23.797/22.7376/22.9971085/22.626761/23.081216/25.101992/25.1023
  • 經度
    120.434/120.789/120.248/120.2022153/120.286873/120.133018/121.548663/121.54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