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流動小販

光復後到50年代,鄉村尤其沿海一帶謀生不易,很多農漁民都利用閒暇,到都市販售農漁產品,因價廉物美,故也能獲溫飽。這四位小姐賣的是農產品和手工品,籮筐內,右邊是蒜頭,蒜頭上有個「加志」是放錢和零碎物品,其他籮筐是放薑,最左邊地上放的是槺榔掃帚,它使用普遍,是家家必備。往昔台南的陳卿寮居民務農維生,因此地盛產槺榔樹,農閒時,就製作槺榔掃帚出售以貼補家用。因此在台南有一句俚諺云:「別的寮博繳(賭博),飲燒酒,陳卿寮擔蔥賣菜綁掃帚」。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不管本島或離島,她們工作時都包得密不通風,只為了怕曬黑;但他們都綁著黑色「腳紮」(綁腿)則是為了走遠路腿不酸。40年代開始,女人流行細腰,所以當時女人不論穿裙或穿褲,腰身都很緊。她們穿的籃球鞋,還是當時青少年的最愛;當時最有名的牌子是回力牌球鞋,其受歡迎的程度,不下於現在的「NIKE」。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王雙福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50年代
  • 全集/系列名
    臺灣常民生活老照片
  • 相關地點
    台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