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騎牛嬉戲

牛在台灣的開拓史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台灣本來只有野生的黃牛一種,漢人來台後除了將之馴化外,也從華南一帶引進水牛。最早在荷據時期已開始,傳教士達尼威爾向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借了四千魯幣,買了一百多隻水牛,贈給台南地區平埔族的蕭壟社,教導他們進步的農耕方式。鄭成功時代,為了鼓勵漢人到台灣開墾,引進更多的水牛幫助農人耕田,自此一直到六、七○年代的台灣農村,水牛是最普遍的風景,水牛更是台灣文化中常常被感念的象徵。圖為農村兒童的樂趣-騎牛嬉戲。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王雙福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50年代
  • 全集/系列名
    臺灣常民生活老照片
  • 相關地點
    台南
  • 地點名稱
    雙福/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水田
  • 緯度
    23.5405/22.626761/25.101992/25.1023/24.7432
  • 經度
    120.434/120.286873/121.548663/121.548/121.26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