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期農家,幾乎家家養豬貼補家用。農家在屋尾築一簡陋豬圈,並餵食平日廚餘,在生計困難的年代,養豬所得不無小補。通常豬長成後,會有豬商來購買。圖為飼主自家為豬以大秤(大量,台語音tua.niu)秤重量的情形。那時出來買豬的豬販仔,車上都帶大秤,因此在秤重時,買方希望秤要起一點,也就是秤桿尾端越高越好,只要秤鉈(錘)不滑落;而賣方則希望平一點,就是秤桿尾端越平、甚至下垂更好;所以這種買賣都在爭吵中取得共識,結局都會圓滿。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