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養鴨

飼養家禽:雞、鴨、鵝,和牲畜如牛、羊、豬,原只是農家的副業,牛則是補充農村勞動力的主要來源。但民國26年蘆溝橋事變後,日本政府為因應在中國大陸的戰事需求,積極獎勵畜產的增產,以應付畜肉及皮革的需要。民國27年7月公佈『皮革配給統制規則』,規定禁止食用牛、馬、山羊、豬、鹿、犬、兔及鮟等皮;民國30年進一步實施豬肉配給制。由於牲畜飼料進口量不足,所以增產情況不佳;家禽因防疫得法,可彌補畜肉之不足。據民國34年9月日本投降當時的統計,全台的水黃牛共322400頭、乳牛2740頭、馬1500頭、豬950000頭、山羊62970頭、雞(含火雞)4791800隻、鴨1972000隻、鵝412500隻。由此可見,家禽在軍需及民需的重要性。圖為農家利用河川飼養鴨群。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王雙福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50年代
  • 全集/系列名
    臺灣常民生活老照片
  • 相關地點
    台南
  • 地點名稱
    雙福/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 緯度
    23.5405/22.626761
  • 經度
    120.434/120.28687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