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出殯

論語云:「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歿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這是儒家的禮制,但台灣受道教、佛教的影響,和陰陽家、地理師之種種說法,使台灣的喪祭之禮更形複雜。就以出殯(發引)為例,抬棺者從4人至36人分兩班輪流抬至墓地,其行列順序有(1)全豬全羊(2人抬)(2)開路神(紙製,驅魔用)(3)放銀紙(意即付沿途之買路錢,兼以清秡)(4)草龍(稻草紮的火把,以照亮往陰間之路)(5)銘旗(書故人之名的白旗)(6)孝燈(一對,上書如「大父三代」或「大母三代」等)(7)吉燈(白紙紅字,寫發祥地或「百子千孫」)(8)大鼓吹或稱大節(9)五彩旗(紅、淺黃、白、黃、麻布旗共五對)(10)地理師(坐兩人抬轎)(11)銘旌(女婿、孫婿所送)(12)督旌(掌銘旌者,坐兩人轎)(13)禮生轎(14)大牌執事(執「祀后土官」之木牌)等等。這些繁複的行列,以後漸漸簡化。圖為轉柩、旋官後等候絞棺;靈柩上為華麗之棺罩。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王雙福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50年代
  • 全集/系列名
    臺灣常民生活老照片
  • 相關地點
    台南
  • 地點名稱
    雙福/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 緯度
    23.5405/22.626761
  • 經度
    120.434/120.28687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